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新闻 > 新闻详情

关于防范非法金融中介的风险提示

发布时间:2025-03-17来源:

近年来,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,非法金融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势头,非法金融中介的活动日趋频繁,严重侵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,甚至深陷违法犯罪风险,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。

一、什么是非法金融中介? 

非法金融中介是指没有经过有关金融监管机构批准,或超越批准范围,擅自从事金融活动或提供金融服务,包括从事一些非法的银行类业务、非法证券类业务和非法保险类业务活动的机构或个人。

二、非法金融中介的常见形式有哪些? 

1.非法理财中介:打着 “新型金融机构”“金融创新”“高收益零风险” 等旗号,通过虚假宣传、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诱导投资者进行投资,所承诺的高收益往往无法实现,投资者资金甚至可能被挪作他用。

2.非法网络金融中介:利用伪造网站、发送钓鱼邮件或植入恶意软件等方式来窃取消费者的身份证、银行卡、密码等敏感信息,随后用于非法交易、诈骗或其他违法活动,致使消费者信用记录受损。

3.非法贷款中介:常宣称 “银行内部有关系”“走内部流程审批”“低利息、高额度、无抵押”“征信不良也可贷款” 等,以贷款为幌子骗取消费者钱财,还可能非法使用获取到的个人信息。

4.非法保险中介:未经业务许可或备案,但对外宣称可办理 “保险代理、保险销售、保险经纪、保险公估” 等业务,不具备保险中介业务资质,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风险。

5.“代理退保” 黑产:以 “全额退保”“保险维权” 等名义博取消费者关注,利用消费者对保险知识不熟悉,通过欺诈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,从而牟取非法利益,还可能窃取客户身份信息、教唆客户伪造证据恶意投诉保险公司。

三、非法金融中介惯用的手段有哪些?

1.虚假宣传类

(1)夸大收益:承诺过高的投资回报率,以远远超出市场正常水平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。比如宣称年化收益率可达 20% 甚至更高,而正常的金融市场中,一般稳健型投资产品很难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。

(2)虚假资质:伪造或冒用金融监管部门的许可牌照、资质证书,或声称与知名金融机构有合作关系,以此来增加自身的可信度,让投资者误以为其是正规、合法的金融机构。

(3)虚构项目: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或不真实的投资项目,如虚构的高科技研发项目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,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。

2.巧设陷阱类

(1)设置复杂条款:在合同或协议中故意设置复杂、晦涩难懂的条款,其中可能隐藏着各种不合理的规定,如高额的违约金、提前赎回限制、不公平的风险承担条款等,一旦投资者没有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条款,就可能陷入陷阱。

(2)诱导过度借贷:以 “低门槛、快速放款” 为诱饵,诱导客户过度借贷。对于一些收入不稳定或还款能力不足的客户,故意不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,甚至帮助客户提供虚假资料来获取贷款,导致客户最终陷入债务困境。

(3)故意逾期:一些非法网贷中介会故意在放款或还款环节设置障碍,导致借款人逾期,从而收取高额的逾期费用。

3.资金骗取类

(1)直接诈骗:在收取投资者的资金后,直接卷款跑路。这是最直接、最恶劣的手段,通常发生在一些没有任何实际业务支撑的非法金融中介机构。

(2)庞氏骗局: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回报,营造出投资项目盈利良好的假象,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资金。一旦新投资者的资金供应不足,整个体系就会崩溃,导致大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
(3)操纵市场:在一些非法的金融交易平台上,中介机构可能会通过操纵交易价格、制造虚假交易数据等手段,让投资者误以为市场行情有利,从而诱导投资者进行交易,而实际上投资者的交易对手可能就是平台本身,平台通过这种方式骗取投资者的资金。

4.信息窃取类

(1)收集个人信息:在办理业务过程中,要求客户提供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,然后将这些信息出售给其他不法分子,或者直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刷银行卡、冒用身份贷款等违法活动。

(2)技术手段窃取:通过网络技术手段,如黑客攻击、恶意软件、网络钓鱼等方式,入侵金融机构或客户的系统,窃取客户的账户信息和交易数据。

四、非法金融中介的危害有哪些?

1.财产损失风险 

非法金融中介常以高息回报为诱饵吸引消费者,如一些非法P2P平台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20%甚至更高,远超出正常投资收益水平。当资金链断裂,消费者往往血本无归。

2.个人信息泄露风险

在办理业务过程中,客户需提供大量个人信息,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家庭住址等。非法金融中介可能会将这些信息出售或滥用,导致客户遭遇电信诈骗、骚扰电话等问题,给个人生活带来极大困扰。

3.法律风险

部分非法金融中介会诱导个人参与非法集资、洗钱等违法活动。一旦被查处,参与者可能面临法律责任,不仅资金无法收回,还可能需要承担罚款、刑事处罚等后果。

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中英益利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:

1.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 

金融消费者在办理相应业务前应通过金融管理部门官方网站,热线等渠道咨询核实金融机构资质,运离权益被侵害风险。 

2. 提高自身风险意识 

金融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警惕非法金融中介的诱惑,注意防范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、骗取高额手续费,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等风险。

3. 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 

与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纠纷时,金融消费者首先应尝试沟通协商。若协商不成,可通过向当地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、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或采取司法途径解决纠纷。若发现金融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,可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。

4.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 

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、账号密码、验证码、人脸识别等信息,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诈骗风险。

Copyright ©2017 中英益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   京ICP备17035473号-1   本网站支持IPv6